coming…
曾在香港演藝學院編劇系拜師學藝,因同姓三分親和女主角的名字有個「靜」字,改編鍾曉陽小說《停車暫借問》為舞台劇本《半掩黃昏雨》。畢業後潛伏四年,在沉重的工作壓力和典型的辦公室環境下,激發了巨大的小宇宙寫成《一一如一》,入選新域劇團「新劇煉獄計劃第二回合」,於2005年公演。繼而發展出一種在晃動的狀態下思考人生的思考方式,寫了《一一如一》的姊妹篇《中途轉車》,以此劇獲邀參加了第一年的「劇場裏的臥虎與藏龍—劇本創作計劃」,還獲新域劇團於2007年作正式專業演出,由邵美君執導。近年愛上研習太極,練習太極時從觀察香港人工餘活動探究香港人的生存狀態,再以此寫成《旁觀者清》,此劇曾參加去年的「劇場裡的臥虎與藏龍」。現正積極鑽研其他獨特的思考方式,希望可發展成腦部開發的另類教育事業。
香港劇壇最搶手的超新星,有兒童心理學家唔做,走去做黑色喜劇編作王。編劇導演翻譯樣樣皆精,最擅長編寫富有荒旦感、充滿超現實韻味、對白精警抵死、令人笑到碌地但又起晒雞皮的黑色喜劇。相傳,近年大小專業劇團為爭取鍾氏一字半紙無所不用其極,拜倒其石榴裙下的有新域劇團、中英劇團、焦媛實驗劇團、灣仔劇團等等,鍾氏唯有編寫或翻譯《野玫瑰之戀》《殺出十七歲》《窺心事》《心太野》《孤星淚》《陰道獨白》《打你個小人頭》《童謠無忌》《新宅風雲》等一系列風格多變的劇作。去年鍾氏成立Theatre Lab創驗劇場,創團作《愛死電燈膽》門票火速售清,大量網民在Yahoo!知識熱烈求票,風頭一時無兩。
多年從事媒體和創作工作,曾任職電視台及廣告公司文案創作、《U+》雜誌創刊編輯、《明報》世紀版及讀書版記者,文化及戲劇評論散見各大報刊。舞台創作及演出包括獨腳戲《遺》(2004)及《別》(2006),「瘋祭舞台」《蕪湖街上好風光》(2005)、「前進進戲劇工作坊」《當代劇作家系列──莎拉‧肯恩》(2006)以及近作《死亡與少女》(2008)。去年以《了》首次參加「劇場裏的臥虎與藏龍」計劃,餘音裊裊,餘波未了,唯有繼續寫下去。
現職PIP劇場,專責發展戲劇文學。
2002年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及電視系,畢業作品獲「華南電影工作者聯會」頒發「最佳導演獎」。現為楚城劇團主席兼藝術總監,曾為不同劇團編寫劇本,近作包括楚城《繡花紅鞋》、《旺角》、《旺角2》、《難忘郁達夫》;影話戲《攻心》、《遺失了你的眼睛》;壹團和戲《白月流光》﹑《新豐路有落》等。過去兩年,以《2beds》及《Hell walker》參加「劇場裏的臥虎與藏龍」。曾經憑《暗香》獲「第三十三屆青年文學獎」(戲劇組)冠軍。現亦為iStage搞事份子之一,並著有網上連載小說《killer.com》,據非正式官方簡略統計,其大獲網民支持。
自演藝學堂畢業後,本著「多勞多得」,多年來於劇場內涉獵過導演、編劇、舞台及服裝設計、監製、藝術策劃、戲劇教育等崗位,因而練成一門名為「人做我唔做,殺出新血路」獨門武功,以此遊走劇界江湖,與各前中後輩互相比試切磋,擦出不少火花。五年前自覺道行未深,遠赴東瀛習藝,巧遇高人指路,回來後於維多利亞港前面壁十日十夜,突有所悟,自號為「劇場浪人」,並以此「招牌」行走江湖。浪人對舊物舊人舊事總有一份莫名的「感情」,因此策劃及編導多過與香港集體回憶有關的演出,計有荔園唐樓啟德公屋虎豹別墅等,叫世人莫失莫忘。最近浪人首次自導自編自演獨腳戲《鯉魚門的霧》,開始「全身」投入感受創作的第一步,最終希望提煉一把將生活(現實)與創作(理想)融為一體的「劍」。
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,主修演技,曾為全職舞台劇演員,後演而優則編,02年至今為各大劇團編寫舞台劇共14個,2004年與編寫電影劇本《公主復仇記》,獲得第10屆金紫荊最佳編劇殊榮,更獲提名台灣第42屆金馬獎最佳原著劇本;07年憑港台電視劇《一家人》系列《父親的葬禮》獲芝加哥國際電視電影節編劇獎以及整體金獎(教育和社會問題)。憑《一粒金》及《娛樂大坑之大娛樂坑》兩度提名香港舞台劇獎最佳編劇;2005年成立詩人黑盒劇場,兩度公演《公主復仇記舞台劇》,反應熱烈,被劇評人石琪喻為「劇場一朵奇花」。08年公演其首個獨腳戲《破地獄與白菊花》,好評如潮,首演及重演25場全部爆滿。最近創作為與三屆舞蹈家年獎得主陳敏兒聯合創作的舞劇《女人濕地》和為東亞娛樂Beyond音樂劇《再見理想》擔任編劇。
曾兩次報讀香港演藝學院編劇課程,不獲面試機會,第二年老羞成怒去信戲劇學院院長,要求接見,結果收到一封禮貌的婉拒信。之後回自己有份成立的劇團「腦作邦」做山寨王,因有演出津貼而參加劇協主辧的戲劇匯演,零五零六年兩度獲劇本及導演獎項,以打盲拳的姿態參與零七年「劇場裏的臥虎與藏龍Ⅱ」,作品《手心向上,手心向下》獲新域劇團揀選,今年五月在葵青劇院上演,觀眾大致看好,亦有劇評人認為該劇只是在教人煮公仔麵,情況吊詭。
女。香港正宗(曾遭受基準試逼迫的)中國語文教師。在教育過程中曾目睹不同階段的生命的綻放、爆發及萎縮。在大學啟蒙時期博覽經史典籍、唐詩宋詞、元曲雜劇、明清小說後,決定以最具挑戰性、最接近人性的劇本寫作為吶喊和溝通的主要工具。
自2002年開始迄今,劇本創作從未間斷。2002年憑編導作品《記憶的年輪》獲中大四院戲劇比賽優異創作劇本獎。2003年成立劇團「日照場」。曾晉身戲劇匯演決賽的劇本有《人到中年》(05)、《公/字》(06)、《那天》(07)及《來見證我們的燦爛》(08)。2007年,《那天》一劇更獲得戲劇匯演的優異劇本獎、優異演出奬及優異舞台視覺效果獎。04至08年間又曾參與「新劇煉獄計劃」及兩度的「劇場裏的臥虎與藏龍」計劃,劇本分別為《38》、《碟血雙飛》及《大樹下的小企鵝》,表現優秀。
今年剛畢業於Griffith University的戲劇教育碩士課程,現密謀戲劇與教育的融合和實踐。
香港理工大學房地產(榮譽)學士。自初中起參與戲劇活動,一九九八年成立劇團「禾地山」、並任主席及藝術總監。編導作品包括「咪行埋黎」、「你唔去死」、「唔該阿媽」、「兄弟波」、「樓梯」、「我愛電話「停」」、「八月櫻花」、「五味系列之咸咸地」、「我與我們」、「打散記」、「拾」及「禾地村」等。曾獲戲劇匯演最佳創作劇本(2001,2002)、優異劇本(2005)及優異導演(2002)。分別以「單身會」及「直通車」參與「劇場裡的臥虎與藏龍計劃 I & II」。現為註冊(產業)測量師及中小學普通話戲劇導師。
由劇場組合、新域劇團及香港藝術中心聯合策劃的「劇場裡的臥虎與藏龍」計劃,是一個劇本創作平台,於2005-06年在「PIP快樂共和」計劃的支持下首次舉辦,催生了十七個原創作品,由2006年7月11至29日,一連十七夜,於香港藝術中心麥高利小劇場向公眾展演,反應熱烈,可說是香港劇場的一件盛事。而其中兩個作品 – 即黃詠詩的《娛樂大坑之大娛樂坑》及鍾靜思的《中途轉車》-- 分別獲香港話劇團及新域劇團邀請,成為正式演出劇目,使劇本得到進一步完善。
《娛樂大坑之大娛樂坑》於07年3月由香港話劇團上演完畢,而《中途轉車》亦於07年5月由新域劇團上演,這好像是整個計劃的尾聲;然而,令人鼓舞的是,這個計劃得到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的肯定,以主辦其中的「作品展演」部份來支持第二輪的「劇場裡的臥虎與藏龍」計劃。我們希望這個深具本土文化意義的創作活動,能獲得社會上更多的關注和支持,茁壯地延續下去。
「劇場裡的臥虎與藏龍II」計劃將有十四位創作人參與,他們的「背景」是多樣化的,例如,有些是新進的年青編劇、有些已是炙手可熱的劇本創作人,有些則是從未發表過劇本的資深劇場工作者。(如欲查閱十四位創人名單,可按此處)
整個計劃將於2007年5月至11月進行,活動包括定期舉辦劇本圍讀會,讓作者與嘉賓/聽眾互相切磋,再作修改和發展。並安排講座/工作坊/沙龍活動,讓不同崗位的劇場工作者分享他們對劇本/文本的體會以及實際經驗。最後,各作者將於2007年11月假牛池灣文娛中心小劇場舉行作品展演會,自任導演/設計師,把最接近自己構思的作品風貌呈現出來。
備註:「劇場裡的臥虎與藏龍II」計劃由新域劇團、劇場組合、香港藝術中心、PIP快樂共和聯合策劃。康樂及文化事務署主辦最後之「作品展演」部份。
2001年憑《人謀殺自然謀殺人》獲戲劇匯演優異導演獎及優異演出獎。編導《這個家與你何干?》、翻譯及導演《雙Two》、導演易卜生戲劇節《尖塔頂上的易卜人生》。現職香港話劇團外展及教育策劃/演員。
現任「西域城」幹事,前任西域城主席,曾以《愛彌留》、《愛彌留II之我愛你》及《哭喪》>於戲劇匯演三度獲得「最佳創作劇本」大獎。
「進劇場」聯合藝術總監,創作及導演所有進劇場的劇目。陳氏於96及97年,分別憑《魚戰役溫柔》及《闖進一棵橡樹的年輪》,獲香港舞台劇獎最佳女主角獎。
資深傳媒工作者、演員、藝術及行政、舞台製作管理人員。曾與多個職業、專業及業餘劇團合作 ,但當中並無編劇經驗。
Recent Comments